- 勘云号
- 油气装备与机械加工
分享至
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十四五”电力规划工作启动会议,部署动员“十四五”电力规划研究及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提升电力安全保障能力,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注重提升电力系统整体效率,推动电力绿色转型升级。三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全面深化体制革命。
电力系统形态及运行特性日趋复杂,亟需建设相应配套设施。随着我国电力的快速发展和持续转型升级,大电网不断延伸,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不断增多,新能源发电大规模集中并网,电力系统形态及运行特性日趋复杂。
一方面,随着用电侧居民用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电占比逐步增加,不同于用电负荷较稳定的工业企业,居民用电峰谷差异较大且总体保持扩大趋势。另一方面,当前发电侧电源结构正逐步调整,已经由过去以水电、火电、核电为主的电源结构,逐步扩大了新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比,但由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出力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需要配套相关的基础设施平滑出力波动,对电力系统的调节和承载能力要求更高。近年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部分新能源富集地区弃风弃电现象仍突出,需提升外送通道输电能力。
2019 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为 543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2%;占全国发电量的 8.6%。其中,2019 年中国风电发电量 357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中国水力发电量 1301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7%;中国太阳能发电量为 223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6.5%。2019 年全国的平均弃风、弃光率均降至 5%以下,然而部分新能源富集区异地消纳的矛盾仍然突出。2019 年,弃风率超过 5%的地区包括新疆(弃风率 14.0%),甘肃(弃风率7.6%),内蒙古(弃风率 7.1%),三省(区)弃风电量合计 136 亿千瓦时,占全国弃风电量的 81%;西北地区弃光率虽降至 5.9%,但弃光电量占到全国的87%,西藏、新疆、青海、弃光率仍处于较高位,分别为 24.1%、7.4%、7.2%。
我国风光资源禀赋与用电负荷在空间上不匹配,“三北”区域基地型新能源场站发电需通过跨区特高压输电外送到负荷密集的中东部地区,外送通道输电能力不足是弃风弃光限电的重要原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的长期发展潜力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5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我国“十三五”电力发展的行动纲领。“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将“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提出加大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适应电力系统智能化要求,全面增强电源与用户双向互动,支持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建设。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讨会并发布《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对“十四五”电力供需、电源开发、电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电网是建设重点,到 2025 年,特高压直流工程达到 23 回,输送容量达到 1.8 亿千瓦。东部地区加快形成“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西部建成川渝“两横一环网”特高压交流主网架。重点加强与缅甸、孟加拉国、老挝、尼泊尔、韩日、蒙古、巴尼斯坦、越南等跨国联网工程。
电网的大范围、高质量建设有助于我国电力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为风光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建设提供必要的消纳支撑。电网的全面建设有助于优化可再生能源资源配置,实现清洁能源更好更快发展。我国电源结构将在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输送,区域间电力交换能力将明显提升,提升对可再生能源能源并网的运行控制能力。
本文转自北京勘云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Kanyun Technology)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能源科技信息,如内容有误、侵权请联系info@kanyune.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凡来源注明为勘云号的文章,版权均属勘云号,授权转载请署名来源。
跟帖 0
参与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勘云立场。
12月8日上午8时51分,由哈电集团承制的国家电投平顶山发电分公司百万千瓦火电1号汽轮机综合节能升级改造项目冲转一次成功,顺利达到额定转速3000rpm,机组运行稳定,各项参数指标优异。这不仅标志着哈电集团首台百万千瓦汽轮机组改造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更是哈电集团加快推进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的又一喜人成果。